國家密碼管理局近日正式發布16項密碼行業標準,其中包括《誘騙態BB84量子密鑰分配產品技術規范》《誘騙態BB84量子密鑰分配產品檢測規范》。這是繼今年上半年國家工信部出臺相關通信行業標準后,量子技術在密碼行業標準上實現零的突破。 相關標準將于2022年5月1日開始實施,制定單位包括安徽問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問天量子”)、科大國盾量子(175.180, -1.78, -1.01%)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盾量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下稱“中科大”)、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研究所、北京郵電大學、國家密碼管理局商用密碼檢測中心等量子及經典信息安全單位。 “量子通信中最核心、最復雜也是爭議最大的內容就是‘量子密鑰分配’技術。因此,這兩項技術規范的發布,是量子信息技術走出實驗室走向應用的標志。”領導標準制定的問天量子董事長、中科大教授、中國密碼學會量子密碼專業委員會主任韓正甫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采訪時表示。 “這意味著量子密碼技術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認可,量子密碼設備制造將有標準可依,使用者也有可靠的安全標準可循。可以預見,量子技術的推廣和規模化應用將隨著這兩項標準的頒布迅速展開,我國的信息安全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韓正甫表示,“另外,作為信息安全行業,技術標準與其他行業標準又有些不同,沒有標準的安全技術是無法讓人信服的,無人敢用。因此,可以說這兩項標準的頒布預示著量子密碼技術應用的大門打開了。” “有了產品規范和檢測規范,產品就能依據標準進行資質測評與認證。這就滿足了一些行業用戶的基本要求,對整個產業有較大帶動作用。” 參加標準制定、國盾量子知識產權專利標準的專家武宏宇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
W77O0EJ[HIPF.hc)
據武宏宇介紹,標準制定通常包含立項,相關標準委員會定期開會進行提案與討論協商,征求意見、審批發布等過程,一般需要三年時間。 韓正甫表示,《誘騙態BB84量子密鑰分配產品技術規范》2012年立項,參與編纂此項技術規范的人員幾乎包含了相關領域的所有國內專家,經反復探討與修訂,歷時8年最終完成。 這項標準制定如此漫長,一方面是由于這項標準的全新性。“我們是國際上的第一個標準,沒有任何可參考的國外標準,更沒有國際標準可參考,甚至可參考的文檔都極少,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成文后需反復地逐字逐句地研究推敲,反復推敲直至定稿。” 另一方面是由于量子密碼研究的專家都從事基礎研究,未曾接觸標準及標準制定工作,而了解標準制定的專家對量子不太熟悉。“初始階段,專家組要達到相互理解都非常困難,需要反復的磨合,為一個名詞都可能爭論很久;社會上對量子密碼期待的人很多,同樣對量子密碼技術質疑的人也很多,某種程度上,又使得我們不得不慎重又慎重地對待這項標準中的每個問題。” 韓正甫表示。 “《產品檢測規范》的誕生相對要順利得多,從立項到發布就3年多時間。這是因為項目組相對‘有經驗了’,我們的重心可以集中在測試原理、測試方法和測試技術上。當然,如何針對不同的實現方案,用最簡單的方法測出一些宏觀不易發現的技術漏洞,以保證量子密鑰分配技術的安全應用,還是頗受折磨的。”韓正甫表示。 一直以來,國密局等部門高度重視密碼技術自主安全可控,對量子保密通信產品和產業發展給予了充分的關注、關心和支持。 2014年,國密局主管的密碼行業標準化委員會吸收安徽量通(國盾量子前身)為密碼基礎、應用、測評3個工作組的首批會員單位,鼓勵開展量子密碼標準化研究。2018年,國密局委派人員參加國家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絡項目領導小組和衛星量子密鑰網絡項目領導小組。 在2019年通過的《密碼法》關于“鼓勵商用密碼技術的研究開發、學術交流、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相關精神指導下,國密局多舉措推進量子保密通信技術的發展。國密局商用密碼檢測中心將量子通信核心設備納入檢測范圍。 今年上半年,國盾量子、問天量子參與編制的《量子密鑰分發(QKD)系統技術要求》(2018年通信行業重點項目)及《量子密鑰分發(QKD)系統測試方法》(2018年通信行業一般項目),獲國家工信部正式批準發布,成為首批量子通信行業標準。 本月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等領域,開展標準化研究”。在國家工信部、國密局等國家相關部門指導組織下,量子保密通信技術的標準化體系正有序建設。 目前,國密局正在組織進行《量子隨機數發生器測評規范》、《量子密鑰分發設備密鑰輸出接口規范》等行業標準研制工作。隨著相關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量子保密通信的前置測評審批等工作將進一步有標準可循,并推動相關技術和產品在有資質要求的高端市場大規模應用。 參加標準編寫的國盾量子技術專家趙梅生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此次兩項量子密碼標準的頒布是國家支持下的密碼行業的創新,也說明了經典信息安全對量子密鑰分發技術產品的認可;同時,這是目前基于中國包括京滬干線在內的實踐,參與甚至引領國際上的量子通信標準制定。 放眼全球,我國量子通信技術、量子密碼技術的標準化已經處于國際領先的位置。 “據我所知,我們的這兩項技術標準是國際上第一個頒布的國家級行業標準。”韓正甫表示,“量子密碼技術的國際標準,早在2006年左右美國就有團隊著手研究,歐洲從2010年左右開始成立這方面的組織,但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真正的標準發布。就我們的工作而言,后面的路還長,我們希望能從行業標準,走向國家標準,再走向國際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