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義烏淘寶軍團在電商領域的表現可謂風生水起,令同行難以望其項背。義烏9萬家電商主體去年如何在淘寶上刷出520億元的交易額?義烏電商領域的發言人劉文高通過本報向外界傳遞出的最新行業訊息,勾勒出一條義烏電商產業成長的自我超越之路。
生于貧寒苦于鉆研
2012年義烏市快遞發包量居全國第六位,快遞收發比為1∶6,去年僅淘寶購物就達到34億,電子商務年成交額為520億,今年義烏發起了“30萬電子商務人才”的培訓項目……一波又一波的推力正在形成新的電商引擎,也預示著義烏電商發展毫無疑問地駛入快車道,而回想起那個曾不被人關注的淘寶村——青巖劉村,當初沒有人會想到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面。
一手孕育出“中國淘寶第一村”的劉文高,現在已是義烏江東電子商務協會執行會長和黨支部書記。他說,義烏電商的過去已被媒體報道過多次,無需贅述,他更想表達的是義烏第一代淘寶創業人,生于貧寒、苦于鉆研,抓住了機遇,也離不開堅持和努力。
2008年,青巖劉村通過抱團做淘寶(C2C)來推動電子商務在這個小村莊的發展,2010年成立了義烏市江東電子商務協會,會員抱團與快遞公司合作創辦網貨超市模式,為大力孵化電子商務經營主體創造了低門檻的環境,推進了小額混批(B2B)的發展,2011年開始幫助傳統企業打造網上銷售渠道,如今村里走出了真愛、優鯊、一點通等一大批年銷售額超過億元的電商大企業。
焦慮
劉文高有很多頭銜,幾乎涵蓋了從國家到地方的各類協會和學術領域,不過他最看重的是2008年在青巖劉村創立的“義烏國際電子商務城籌委會”主任一職。
他一直認為電商人實屬不易,在驕人的成交額背后,是一批又一批的創業者在推動著。
義烏是一個傳統實體市場非常發達的地方,對電子商務發展初期來說有著網貨貨源的優勢,當然也存在著某些劣勢。一些傳統商家起初看不起電子商務這塊蛋糕,后來看到電商業務火起來了,又會覺得電子商務太高深玄乎,不知如何入手,行業中出現了一些焦慮情緒。
“電子商務的發展是商品交易模式的一場革命,21世紀電子商務發展趨勢浩浩蕩蕩,誰也擋不住。”劉文高認為,電子商務也是義烏市場轉型提升發展的必然趨勢,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經營是遲早的事情,提早拓展和搶占網絡銷售渠道很關鍵。
改變與超越
義烏電商如同一張答不完的問卷,以劉文高為首的協會團隊一直解答著不同的問題。不過,對于過去的實體市場與虛擬市場之間的權重比較,兩者之間的利益沖突和融合,都成為過去的糾結。而現在,有關電商與中國中小企業之間發展的問題,馬云在答題,馬化騰在答題,而義烏整個電子商務創業群體也在答題。
義烏電商發展的最大推動力來自義烏政府的決策層,同時也離不開來自電商領域一些佼佼者的傳經送寶。
國家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的汪向東主任、阿里巴巴副總裁兼阿里研究中心梁春曉主任、中國博客教父方興東、互聯網知名站長郭吉軍、趨勢沙龍創辦人符得坤、義烏工商職業學院的賈少華副院長等專家,長期跟蹤和調研義烏電商現象,并激起一輪又一輪的電商思潮大解放以及創業大發展。
“焦點培訓校長胡彬、義烏匯奇思百貨創始人華強、義烏俏貨批發朱志琴、浙江真愛毛紡的鄭其中等都是值得尊重的義烏電商代表。”劉文高認為,正是這些腳踏實地做事情的人如同溪流匯聚一起,成就了義烏電商群體的洪流。
如果說過去,各自為戰的淘寶群體的出現是義烏電商1.0時代,那么如今步入園區化管理和運營的電商軍團則是義烏電商的2.0時代。劉文高樂見其成,他認為這意味著“三張網”工程雛形初現,從理想狀態轉為實戰階段。所謂“三張網”分別是指,“天網”義烏商品數據庫的建設,“地網”義烏商品配送網的建設,“人網”電商高端人才集聚。劉文高多年來一直在奔走呼告,希望喚醒大家對“三張網”的認知:電商企業沒有自己固定的經營場地、傳統實體市場思維、資源保守與固化,這些短板與矛盾將會在接下去的數年內突顯出來,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也可能會因此受到制約。而以真愛網商、網商創業園等十多個義烏電子商務園區的興起,也將徹底推進“三張網”的發展,從而完成蛻變之后的超越。